《项链》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项链》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项链》读书笔记1小小蛇姑娘喜欢的露珠项链,仅仅是一串串露珠吗?它是一串晶莹剔透的红宝石,一串纯洁无暇的蓝宝石,一串碧绿碧绿的翡翠,一串圆润发亮的珍珠,一串绚烂夺目的黄金、白金……是一串童年纯真的梦想。
大家都知道,露珠只要碰一碰就会洇开,就会支离破碎。小小蛇姑娘的露珠项链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仅仅是露珠项链不能完成,而是一个童年的梦又一次破碎。
面对失败,小小蛇姑娘不气馁,为了一串露珠项链,在寒冷的冬天,竟冒着生命危险,去取童年的梦。面对别人的梦,我们不应该像野兔那样嘲笑你的朋友,而是应该像松鼠女士那样鼓励她/他,支持她/他,帮助她/他。你的朋友也许也会像小小蛇姑娘那样,付出一切的代价也在所不辞,会像小小蛇姑娘那样,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试图实现美好的梦想。是的,这样的孩子是很多的,你嘲笑她/她,说明你根本没有童年的梦。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梦,或现实或虚幻的梦,想当科学家,想当警察,想当模特。无论她/他的幻想有多么荒唐(个别人的看法),但是,只要有梦想,就要相信,奇迹就会发生在你身上。
《项链》读书笔记2“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暗空下的扁舟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这是曹文轩先生对好书的评价,正因如此,我选择了曹文轩小说集《冰项链》。
曹文轩是儿童文学作家,但他写的作品的读者并不是确定为儿童。停滞在读者的童年的书不一定是好书,曹文轩的书是能跟随每个读者一路前行的。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宠爱与关注,都希望有与之作乐的玩伴儿,都希望有人能聆听自己。在《第五只轮子》中,被人贩子偷来的小孩磨子在长大后不受欢迎,一件件事打击着磨子脆弱的小心灵。在一次难得被邀请的“瞎子抓贼”的游戏中被骗,磨子从此就像与世隔绝、没有感情的人,而滚车轮成了他唯一的娱乐。有一次在去表演的途中他的校长和老师的车轮坏了,磨子看到了就去推出同一型号的轮子,却没有给他们。而磨子最后的妥协是因为校长说:“还要排一出小戏,也让你演一个角色。”校长知道磨子喜欢演戏,这段话道明了所有。
磨子是在“演戏”,表演对小伙伴玩游戏不感兴趣,表演对推轮子以外的事不以为然,但那都是假的。磨子希望能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和谐相处,于是后面磨子相信校长的话,朦朦胧胧地望着远去的车子。也正是有了知心的人,磨子才会把委屈表达出来。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爱以及爱己所爱,都希望有耀眼的一刻,都希望有能力护己所爱。
《老槐树》和《冰项链》是《青铜葵花》的片章,哑巴青铜行为不同于常人小孩,因为他表达感情的方式。虽然青铜家很穷,但也抵不住全家对孤儿葵花的喜爱,特别是作为哥哥的青铜。他为了葵花独自坐在河中的木桩与家人反抗,他为了葵花坚定而混杂地用手势“说”:“我以后一定更努力干活,我以后不发脾气,我以后少吃东西,我想把她带回家,我想她做我的妹妹。”这段“话”是青铜从小到大“说”的最长的一段话,只为了仅有一面之缘的妹妹。
葵花和青铜仿佛是注定的一家人。当初在老槐树下的选择,虽然葵花因青铜家的转身有过伤心、失望,但那真挚的感情是属于青铜家的。葵花在成为孤儿后的不幸却在老槐树下遇上她的幸运。
曹文轩是个性情中人,他把激情融入文字。读他的小说,似乎感觉大块大块的色彩从天而降,或为绵绵细雨,落在嫩绿的叶片上,使无数树叶一起快乐地颤动;或为暴雨,倾盆而下。
《项链》读书笔记3莫泊桑,我相信爱阅读的人都认识他,他与契科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写的短篇小说有三百余篇,他的代表作《项链》更是享誉全球,让人拍案叫绝。
在妈妈的倾情推荐下,我阅读了莫泊桑写的《项链》。《项链》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总共3500字左右,内容以叙述体展开,以题目《项链》本身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一路带领我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尓德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小说的创作凸显三大绝妙之处。一、环境描写,揭示创作背景:小说的开始,以马蒂尔德的幻想娓娓道来:“热烘烘的空气暖炉,古代壁衣的大客厅,精致芬芳的小客厅,大型圆椅,这种精致、身临其境的环境描写直接、而充分地展现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追求享乐虚荣的恶劣社会风气。二、人物刻画,表现主人公命运:作者用心里、动作、言语对人物进行了深入破析:借项链前,描写了玛蒂尓德的心里活动,她感觉自己是为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借项链时:描写了马蒂尔德的动作,她心满意足,心花怒放地跳起来抱着她朋友的颈项,热烈地吻了又吻,末后,她带着这件宝贝溜也似得走了。丢项链时:描写了马蒂尔德与她丈夫的对话及丢项链后的惊慌失措。还项链时:描写了马蒂尔德用英雄气概打定了主意,那笔骇人的债一定是要偿还的决心。揭入马蒂尔德因为向往贵族妇女的奢华生活,却因丢失项链,最后付出了用十年时间偿还这笔债务的命运。3。情节安排,有序集中不落俗套:整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十分有条不紊,朴素而又不落俗套。当马蒂尔德向福雷斯杰太太借项链时,福雷斯杰太太不说明项链是假的,归还时,她也不打开看,这两处的描写为小说的结尾打下了伏笔。事实上从借项链到归还到偿还债务,马蒂尔德一直都不知道项链是假的。直到最后揭开谜底,这样写增强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性,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我由衷感到佩服。
莫泊桑的写作手法是绝妙的,他用平铺的叙事表现手法,逐步向我们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用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事件来结束整个故事,强烈的渲染了悲情艺术的效果。阅读完以后,我只想说一句:“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值得大家共同细品。”
《项链》读书笔记4从书架上翻出一本《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来解乏,再次被《项链》一篇所吸引。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善于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作对比,将小人物的故事投射到社会之中,篇幅很短,内容不多,却着实精彩,细细一品便发现里面另有世界,别有洞天。
《项链》的女主人公参加一场舞会向好友借了一条看似价格不菲的项链,在舞会上出尽风头,却不料项链意外失踪了,家境不好的她估计了这条项链的价格,与丈夫起早贪黑,卖力地工作挣钱,当她攒够足够的钱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好友时,却意外得到那条失踪的项链并不值钱的消息。而此时,可怜的女主人公已经青春不再,成了一个红颜已经消逝于艰苦劳作中的女人。
文中花了极大篇幅描写戴上项链的女主人公在舞会上如何光彩艳丽,楚楚动人,以及丢失项链后内心的惶恐与不安,这两个巨大的落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当看到最后这个让人跌破眼镜的现实——当年光彩夺目的项链竟然是假的,根本不值钱,再对 ……此处隐藏5142个字……常出众,男宾都望着她出神。她觉得这是一种“成功”,十分满意。回家后,她脱衣服时发现项链不见了,夫妇大为惊骇,在遍寻无着的情况下,只好赔偿,最后在首饰行里买来一条一模一样的,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交给了女友。而这对夫妻花了十年功夫,还清了债务。
故事的高潮是在最后,在十年后的一天,玛蒂尔德碰见了女友,在谈话中她得知女友先前借给她的项链竟是件赝品。
读完整个故事,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命运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变幻莫测!一串项链使她平步青云,也断送了她的一生。是不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断送了她的十年青春呢?但是对于不满意自己生活的玛蒂尔德来说,她并没有用自己虚伪的一面得到奢华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着做人的基本原则,维护着自己的尊严。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特别是对于她这种没权没钱的小妇人来说。在读到失项链部分时,我不禁想:为什么她会选择偿还这条路,其实她可以逃走或赖帐,远走高飞,不了了之,或者向朋友说明真相。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可见其自尊的一面。
玛蒂尔德悄然坚决的选择一条满布荆棘的人生之路,走过风,走过雨,走过昨天,走过今天,走过明天。她变了,贫穷生活的磨炼,不仅仅改变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艰辛的劳动、生活,把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云端拉回切切实实的地面,现在出现的是一个新生的玛蒂尔德。
虽然玛蒂尔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徒增烦恼,同时她又是幸运的,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让她坚强。
看完这篇小说更让我觉得:生活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过。
《项链》读书笔记13《项链》是法国19世纪作家莫泊桑的代表。文章讲述了家境并不富裕的身为教育部职员妻子的马蒂尔德为了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把丈夫准备买鸟枪的四百法郎那去买了衣裙,又向女友伏来士洁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在晚会上,她显得十分出众,“男宾都望着她出神”、“部长也注意她”,她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当她回到家中忽然发现,项链竟然莫名其妙地不见了,他们找遍了所有他们所能想到的地方都没有结果,又不敢告诉朋友,只好选择赔偿,他们四处借债,然后到首饰店里选择了一条和原来的一摸一样的项链还给了女友。而为了还债,这对夫妻整整花了十年功夫省吃俭用,起早贪黑地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而当他们终于还清债务的时候,有一天,马蒂尔德偶然碰上了多年不见的好友,现在,她终于有勇气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她,而好友的话却更在读者意料之外,原来那条项链是假的,它最多只值五百法郎。
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却极具讽刺意味。主人公马蒂尔德正是因为虚荣心才会想在晚会上出众,才会去管女友借项链,也才会有后面丢项链,赔项链等一系列情节,可见虚荣心真的害死人。马蒂尔德这十年还的不只是项链,是外债,还是她十年的青春年华。十年后,她已满目苍夷,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贫苦人家的妇人,然而她仍然会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个舞会,在那里,她当时是那样美貌,那样快活。。。。。。
其实,也许每个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或大或小,有谁不喜欢美貌,有谁不喜欢被关注,成为焦点,只是有些人表现出来,而有些人却把它深深地埋在心里。而项链深刻的揭露这个事实,虚荣心是非常可怕的,当一个人有了虚荣心,他会干出许多让人吃惊的事情,就像马蒂尔德,用了10年来还清这笔本不该他来偿还的债务,人生就是如此奇怪,如此变幻无常,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则一夜破产。。。。。。
但是,在我看来,马蒂尔德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她将项链丢失以后可以选择逃避,远走高飞,她也可以选择去买一个假的还给好友,然而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地选择了偿还一条价值不菲的一模一样的,这也体现了她自尊,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她在偿还债务的十年间不辞劳苦,放弃外在的美貌,也变现出她自强,吃苦耐劳的美德。
《项链》这篇小说告诫了很多整日生活在幻想里而没有付出实际劳动,只想借他人之光赢得一点虚荣的人们:要么努力奋斗,开辟美好的未来,要么安贫乐道。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只能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在另一方面,马蒂尔德在偿还项链时的诚实守信和偿还债务时的脚踏实地也是值得肯定的。
《项链》读书笔记14你觉得在失项链前后的玛蒂尔德哪个更美?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外在美和内在的美哪个更重要?
林清玄曾经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说到女人化妆有三层。其中第一层的化妆是外表的化妆;第二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这样会使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第三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心地善良,因为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女人永远美丽好看的根本所在。
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而梁衡在《人的外美与内美》一文就说到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初观其形光彩照人,再听其言立见浅底形式之美是暂时的,任怎么样的花容月貌,经岁月流逝都会老如树皮,蔫若秋草。而一个人归根结底还是要有自己的内容,即知识和能力。
丢项链前的玛蒂尔德是外表是美的,但她生活在梦幻中,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连有钱的女朋友也不想看望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没有欢乐与微笑,她的青春将在伤心的泪水中失掉光彩。
而十年之后,她虽然变成了粗壮妇女,却能迎着依然年轻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走上前去,告诉她丢失项链的真相,说: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讲且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十年辛苦,玛蒂尔德变得自信、高兴和得意,她的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异彩。
《项链》读书笔记15《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高中课本里学过,当时对小说的理解是老师指导下的:小说讽刺了玛蒂尔德夫人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们的毒害。
再读《项链》,打动我的是他们夫妇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夫妻感情,他们这一对是幸福的,让人羡慕和尊重的。丢失项链这件小事能成全了玛蒂尔德,让她从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虚荣女人变为纯洁高尚,勤劳坚强的主妇。我从这悲剧的故事中看到了喜剧色彩。
他们面对现实没有逃避,而是勇敢承担,没有相互的指责和抱怨,而是共同面对。
丢失项链的不幸灾祸、偿还项链的可怕债务,没有压倒这对夫妇,这对夫妻向我们展示了善良、诚实、守信的品格和人格魅力。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
试想一下,如果老公一味的埋怨、批评和指责妻子,那结果又会怎样?当时的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而不用付出十年的艰辛,她心甘情愿去吃苦,不正是因为丈夫的仁慈与厚道吗?
当今社会,婚姻基础较为薄弱,难道我们就不能从中得到启迪,夫妇之间只要同心同德,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情比金坚,还是让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吧,别把爱人赶跑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