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1对于这本书,我并不陌生。在大学期间为了学英语,我有幸在校图书馆读过英文原版,只是断断续续粗略的读了一遍,主人翁罗文穿经历风餐雨露,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把一封很重要的军事情报送给了一个叫加西亚的将军,读完之后印象不是太深,只是当成一个故事。参加工作已经四年了,今天再读起《把信送给加西亚》中文译本,心中确有另一番感悟。
一,关于态度和细节
办公室的左墙上,挂着一副名言,“态度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每一个人都很熟悉且能张口说出的名言警句,但是仔细的想一想,你今天这一天的工作态度端正吗?在领导交给你任务的时候,你心中有没有抱怨?你是认真的完成了工作,还是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罗文能把信送给加西亚,首先就是态度问题。如果他唯唯诺诺和推卸,那么这么重要的军事情报,也不会让他去送。因为首先他就在心理上怯懦了这件事,在行动上肯定是漏洞百出。一个态度都不端正的人,他做事的细节更谈不上小心甚微了。
二,关于主动和被动
我非常清晰的记得,在我来到驻马店公司参加工作第一天,人力资源部李俊霞主任说了这么一番话,“恭喜你们来到驻马店公司,从今天开始,你们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一名学生,要从思想上开始改变,主动的去学习,尽快的去适应。”
现在想来,所谓主动,就是自己发力,如果你想要进步,想要成长,就会去主动的学习技能,而不是被规则规章制度,来制约你被动的去适应。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有父母拉着你走,你不听话的时候可能会打你一顿,骂你一顿,当你是个学生的时候,有老师来管着,你不听话就来惩罚你。但当你参加工作之后,如果你还想靠谁来约束着你,督促着你去进步,做一个不思进取的人,那么回报你的只有落后和挨打。机会也会与你擦肩而过,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罗文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就是他每一次在遇到危险重重的时候,能够主动的面对,与敌人斗智斗谋,巧妙周旋,最终把信送到加西亚手里。
三,关于成功和失败
办公室右墙上同样挂着一个名言,“成功的人千方百计,失败的人千难万险”。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没有一个既定的概念,也不分大小,但是可以累加。打个比方说,今天你所管辖的设备出现了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故障,你通过查看说明书或者咨询厂家,经历了数小时,解决了问题,在这件事上你就是成功的。失败则是相反,你以从来没有见过或者没有处理过,而不去尝试不去解决,反而找各种借口推诿,在这件事上你就是失败的。长此以往,累加起来,你则一事无成。
罗文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就在于他在遇到各种困难,总能千方百计化险为夷,而不是,被困难打倒,放弃,沉沦。
时光飞逝,尽管《把信送给加西亚》所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但罗文品质就像一面明镜,虽被岁月蒙上尘埃,只要稍稍擦拭,便重新焕发光洁,洗涤心灵。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2这几天,我有幸读了哈伯德115年前写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这位名叫罗文的人理解了总统麦金莱的任务,也就是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绝对的忠诚、职责感和主动性完成了这件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阅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触动。
我边随手做笔记边读书,看到某一句很有触动,就画下来,仔细揣摩,然后脑子里不由自主的过起了“电影”,思前想后,想想在生活中、工作中,自我是不是也是这样?边读边想,在不断的反思、联想和暗暗下定决心中,纠结、汗颜与坚定信念并存,更是触到了灵魂深处的弊病,我很感激能在此刻读到这本书,比明天早看到一天都是了不起的收获。
记得在高中时,为了备战高考,我自我私下里四处找议论文题目,然后披星戴月的写出来,请教师帮着批阅,然后再查找自我的不足,继续深入的挖掘,天天不停的写,不停的查找自我的弱项,在循序渐进中,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我想那个时候的自我,应当具备“罗文”的一点素质,主动,进取,明白自我想要什么,然后朝着这一点不停的努力。我相信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潜质和自信。
在工作、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惰性也会随之而来,我认为很多事情干不好,是和懒惰分不开的。追根究底,还是压根就没想干,外界压力推着必须要干,也势必会见招拆招,也就是经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之相匹配的,必然是推诿、扯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总起来说,是缺乏敬业精神。这种忠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焕发起所有的能量去完成任务的敬业精神,如果早一天具备,就早一天离成功近一步。在工作、生活中,有太多“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样的任务需要我们去应对,拖拉、没有目标、得过且过成为习惯的话,我认为必将一事无成。
我来自平凡普通的草根家庭,一向以来都很自卑,认为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能衣食无忧即可,典型的小富即安心理,不求上进,不想吃苦,耐不下性子来琢磨事,在工作中,也是抱着尽量不出错,不耽误事的原则,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怕出错、怕担职责。上学的时候,学过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等成语,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这样的成语用到自我的身上,竟然也很适用,这样一想,难免有些心惊肉跳。
我认为,干工作要专心,不能被外界所牵绊,持之以恒的态度很重要。无论做人做事,不能靠别人事事安排、嘱咐,要有主动性,发挥自我的潜能和创造性,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成功等于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成功。在追求卓越的路上,需要我们比别人更加执着、更加敢于冒险、更富于梦想、有更高的期望。是珍珠,就要能经受住磨砺的苦。成为珍珠的道路上,需要我们不逃避,不退缩,勇敢的应对,时刻怀揣梦想,向梦想致敬。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3世界上有许多的书短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小。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把信送给加西亚》,就是这样一本书。
是什么东西使这本书充满了如此的魅力呢一看之下,情节简单到了极点: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明白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罗文正是经过他那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也正像许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领导人和员工一样,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事业的提高。企业需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那些进取主动、坚忍不拔,进取和坚决完成任务的人,那些值得信赖、具有崇高使命感,能够被委以重任的人,并不必 ……此处隐藏10584个字……>二oo九年的某一天,闲来无事,重又拾起该书拜读,思想却发生了质的转变。我仿佛在该书中看到了中国远古时候的一则故事《伯乐相马》。确实中明确立论:成功的企业必须做到——1、员工应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2、企业需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3、领导重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然而事实又是怎样?《伯乐相马》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下纵观现代社会不一样性质的企业,在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时候,研究多的不是“你很行”。而是“你是谁”?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中,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大有人在,然而在人为的设置的考核障碍前,这些人终归是老死槽边。一方面高举求贤若渴的牌子,一方面又被世俗的困扰而禁锢,最终发出“人才难寻”的哀怨。这不好笑吗?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确有其进取地一面,可是我们在拜读此书时应清醒的注意到她的对应面——员工。一味的强调一面而忽略另一面的感受,这本身就违背了辩证法。愿我们的当权者、执政者,多一份公心,少一份贪念。善于发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现、培养和重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诚如是!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到达和谐和发展。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14《把信送给加西亚》是十月的阅读计划,理应也在十月底完成读书笔记,而今已近十一月中旬。时间久了,但味道依然还在那里,这似乎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励志类书籍,毕竟我很少读鸡汤。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和书中的故事是在今年八月份的时候,那时正是南投的培训,是推荐阅读的书籍之一。正如文中最后记录的那样,它所传达的思想,已经不是这个年代的必需品了。在过去战争时期,或是商业起步年代,算得上是必读经典,因为它所主张的就是服从。士兵坚决服从将军命令,下属坚决服从上级命令,确实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但《把信送给加西亚》所支持的,是绝对的服从,没有为什么。在那个年代这是值得理解的,也是值得同情的。而今没有听过这本书的人也不计其数了,想必大家都明白原理。
但这本书籍是不是没必要阅读?当然不是,我认为还是有很值得去阅读的。我原本以为会是描写罗文将士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详细过程,突出他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而其实是把重点放在了罗文将士收到命令后的反应。罗文没有问“他在哪儿?他长得什么样?他经常同谁联系?我怎么去那儿?”,而是接受命令后就开始执行任务。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接受命令吗?你会直接询问更多你想要的信息吗?你能完成任务吗?我想,也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决意要成功,一定能找到办法;如果你心里只想着成功,你一定能成功。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段话:“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十分稀少。因为大多数人满足于平庸,对此我难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无法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安于平庸。成功是因为你一定要成功;走向成功是因为你选择了不让生活选择你的选择。每个人都要自己选择。你可以选择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权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而放弃的人更多的选择了平庸,并把一切归咎于世界的不公。也有一部分人把平庸当平凡,在自我毁灭的沼泽中越陷越深,殊不知普普通通的生活被悲观情绪偷偷地占据。如果你在不停地抱怨别人比你更多的钱更广的人缘更迷人的外表,是,这世界可能真的不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如果你的烦恼来源于他人,你注定困扰一生。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需要从自身出发,付出真正的行动。我们暂且不必将目标定得如何高远,脚踏实地才可仰望星空,每天多积极一些,多做有意义的事,你也可以拥有让别人羡慕的生活。如果你甘愿平庸,得过且过,那终会被淘汰。可能一些事情会拖累我们,甚至可能会使我们陷入泥沼当中,甚至淹死在其中。但是,为了内心的星空,我们不得不去坚持。
在了解到罗文将士没有问一个问题就接受任务时,我就认为这会是军队里需要的服从,或者是上对下要求的盲目顺从。我带着这种辩证的想法阅读,终于在文末看到有人否定了这种盲目顺从,当然是在罗文将军死后很久才有人否定。下对上的服从是必要的,在军队中尤为重要,没有任何为什么。但是在现在生活中,商业环境中,甚至军队里,是否仍需盲目服从。答案很明显,不必要了。如今,在接到命令后,更多人会选择多问几个信息以更好的完成任务。而现代生活中这类人往往也比盲目顺从的人更容易相处,更能获得社会地位,因为他们会思考,懂得主动获取自己想要的。当然并不是去鼓吹收到任务就一直问一直向上级获取信息,这种人是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甚至会是上文提到的甘于平庸的人。
其实还有很多感想,但也都是大同小异的了。书中除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内容外,还有哈伯德文萃,有不少还是值得一看的。让我回味的句子不少,比如“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又如“对伟大最后的考验体现在对无礼侮辱不带怨恨的宽容。”往深处琢磨,感觉真的很耐人寻味。
感谢阅读了此篇读后感随笔记的你,如果有时间不妨静下心来阅读一次《把信送给加西亚》,我想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看书不是从书中学到多少人生道理,更多的还是读多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时代的声音,一个作者的思想。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命令已经发出,你会怎么去接受呢?你能完成任务吗?如果你决意要成功,一定能找到办法;如果你心里只想着成功,你一定能成功。去吧,信使!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15《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的是罗文中尉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中尉,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徒步三周后,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3000字。送信的过程艰苦卓绝,在这个过程中,罗文中尉要一个人面对丛林密布、高山险峻、蛇丛水臭、蚊虫凶猛、敌军穿梭的重重障碍,以一双脚穿越常人无法想象的险境,但罗文中尉以他的坚毅、忠诚、勇敢、勤奋和机智做到了。
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100多年,《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也风靡全球,影响深远,书中阐述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备受各个国家、各个阶层人士推崇,而主人公罗文中尉带给无数的读者以深远的影响。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那些积极主动、坚忍不拔,积极和坚决完成任务的人,那些值得信赖、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他们并不一定要像罗文一样具备军事知识,但一定要具备罗文一样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正是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柱。
最近,学校又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广大师生员工,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理工人都具备罗文般的敬业精神,在学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不怕困难、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积极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学校提出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此书在师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撼,本报今年第一期刊登了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王宏同志的《像罗文中尉一样去执行》一文后,很多师生纷纷致电本报,要求撰写文章,笔谈心得。在此,我们特辟专版把部分同志的心得体会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文档为doc格式